西安人都注冊了,還不快來?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
微信圖片_20190321105527.jpg (213.7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19-3-21 10:54 上傳
微信圖片_20190321105529.jpg (35.61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2019-3-21 10:54 上傳
作為本屆大賽的獲勝者,魏若辰愛好廣泛,有硬筆書法、街舞、吉他、演講等多項才藝,曾多次獲獎。在學校里,魏若辰擔任秦漢中學學生會外聯(lián)部部長、秦風漢韻文學社副社長兼組織部部長,對傳統(tǒng)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 《聲音里的故事》對魏若辰來說,不僅是一篇用心抒寫陜北民歌、黃土文化的文章,更是她深入思考如何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魏若辰以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中學生踐行“文化自信”的責任和擔當。
微信圖片_20190321105532.jpg (209.71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19-3-21 10:54 上傳
微信圖片_20190321105534.jpg (110.81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19-3-21 10:54 上傳
“讀了這篇作文,我特別感動,讓我想起了很多” 。著名兒童文學家、詩人、書評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安武林高度評價了魏若辰同學的獲獎作文《聲音里的故事》,并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點評: 一是以情動人,真情流露; 二是文筆特別美,語言純熟,非常流暢自然,不加雕琢,手法老道; 三是主題升華的好,從一首歌曲到民歌的文化特色,到風俗人情、文化傳承的升華。 安武林認為 : “僅此三點,已經(jīng)是一篇非常完美的作品了,有點有面,有大處有小處,邏輯清晰,段落之間、情感的起承轉合都非常好,寫作手法運用非常自如。” 接下來一起欣賞一下魏若辰的這篇佳作吧!
聲音里的故事 作者:魏若辰 指導老師:陳瑞 自幼便長在高原小城,藏歌、花兒、呼麥和社火小調(diào)告訴我,這世間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專門用來講述家鄉(xiāng)、講述自己的故事。 離開高原許久,獨自走在異鄉(xiāng)街頭,忽地聽見有人在唱:“走頭頭的那個騾子呦三燈燈那個盞吶,趕牲靈的人兒吆回呀來嘍……”這聲音里有黃土的氣息,有愛情的味道,有我從未聽到過的亮麗與撩人。 是音像店里在放一位陜北歌手的CD。專輯封面上那個表情淡然嚴肅甚至冷漠的歌手,在這獨特的聲調(diào)里,忽然復原成了一個面目鮮活,高粱版挺拔的陜北后生。 我就是這樣陷入陜北民歌的腔調(diào),迫切地想要搜尋學唱,卻屢屢不得要領。后來,我有機會去了榆林,去了延安,走了壺口,訪了橋山,才知道這種迷人的聲音只生長于驚濤怒浪般的黃土塬黃土峁上,只屬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黃河兒女。一旦離開了鼻音濃重的陜北土話與風吹日曬的農(nóng)家生活,就再也無法形成土得掉渣,美得撩人的陜北民歌。
微信圖片_20190321105538.jpg (154.04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2019-3-21 10:54 上傳
千年的老根黃土里埋,陜北民歌是黃土高原的文化符號,是黃河兒女的共同信仰,是農(nóng)耕文明代代相傳的見證與工具。 在陜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婚喪嫁娶、繁衍生息,只要一桿大嗩吶,一把好嗓子就可以講述得淋漓盡致,有痛徹心扉的恨,有酒入愁腸的苦,有輾轉悱惻的情,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更多的,則是陜北人民對這片黃土地的熱愛眷戀與不離不棄。 陜北人民似乎總有一種能力,那就是從苦難中提取情趣。我在這情趣的腔調(diào)中沉迷且陷入遐想,這是雄渾黃土大陸內(nèi)部的聲響,抑或是高粱蕎麥散發(fā)在晨風中的清香。不禁讓我想到柴煙彌漫的鄉(xiāng)村舍道中牛哞羊咩的聲音,讓我想到一望無際的黃土坡上緩緩升起的炊煙。因此,我鐘愛于賀國豐、王向榮等老先生的原生態(tài)唱腔。
微信圖片_20190321105541.jpg (313.25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19-3-21 10:54 上傳
直到蘇文的出現(xiàn),在《耳畔中國》唱了這首《蘭花花》。 “說起個澗吆張家澗來,好婆姨生長在張家炕頭,張家澗上起來了劉家峁來,峁下我來把那朋友看呦……”蘇文用四句副詞拉開整個故事的序幕,用蒼涼無垠的聲音講述數(shù)不清的女子被迫割裂愛情與婚姻,在生活的摧殘下從蕎麥花般清新可人的少女變成枯枝敗葉般衰老的婦人的故事。 透過他的悲壯的聲音,我分明看到了高高的祭臺,黑壓壓的人群,顫抖的少女,干裂的唇,祈求的眼神,仿佛我自己就是她們中的一員,淚不覺滑落。 人說“唱戲的是傻子,聽戲的是瘋子”,果然。 蘇文的聲音就是一架華麗的梯子,層層遞進,各層有各層的故事,各層有各層的情感,引領我心甘情愿地跟著他攀爬一層又一層的階梯,欣賞動人迷醉的聲音。 這著實是一件可喜又可悲的事。喜的是,在搖滾、街舞等元素的壓迫下,土生土長的傳統(tǒng)民間曲調(diào)仍可以打動人心,印證那個烙印在靈魂深處的密碼并不是幾句英文歌詞與幾部滲透西方價值觀的電影就可以改變的。悲的是,這曲調(diào)不過是從生活中提取的日常生活元素,便將人們打動至此。難能方才可貴,許是因為我們走得太快太急,丟棄了太多不應舍棄的東西,才會將日常當作傳奇。 好在,仍有許多如蘇文一樣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力量傳承著華夏兒女的靈魂密碼。他們會一直唱下去,帶著傳承與自得的信念,帶著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的決心,用中國聲音講述中華故事。
第26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小學生新作文大賽 據(jù)悉,本次大賽共有全國20個省、3個直轄市、240個地級市及260個縣級市參與,得到全國各小學、初、高中學校的認可和45家主流媒體的關注。 本屆大賽共評出特等獎2名,一等獎225 名,二等獎352名,三等獎412名,產(chǎn)生了一大批高品質、高水準的文學作品。作為極具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學生作文賽事之一,“葉圣陶杯”全國中小學生新作文大賽旨在倡導健康寫作,發(fā)現(xiàn)與培養(yǎng)文學新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