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冊了,還不快來?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
本文2161字 |預計閱讀時間 6 分鐘 總以為灃峪口是西安地區(qū)風力最大、刮風最多的地方,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風呼呼地刮個不停,刮得東倒西歪,刮得天昏地暗,刮得地動山揺。其實,灃峪口白天一般是不刮風的,總是風清樹靜,風平浪清。這里有西安地區(qū)含氧量最多的空氣,有秦嶺山中最清新的空氣。
640 (233.83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21-1-27 14:04 上傳
圖源網絡
灃峪,是秦嶺北麓72峪之一,是秦嶺北麓的一條山溝,因灃河從這里流出而得名,是灃河流出秦嶺的地方。210國道從這里駛入,是通往陜南、四川的要道,位于溝口的灃峪口村就顯得尤為重要。據(jù)灃峪口村碑石記載:唐永微(649-655)年間,已有灃口之名,元代李好文《長安志圖•奉元州縣圖》寫為灃口。而作為村名則是清嘉慶年間的事,嘉慶10年有河南商丘宋氏和浙江溫州常氏,因避仇先后在河道北側石洞中棲身,成為灃峪口村最早的主人。
后來就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村子。真正讓灃峪口村聞名天下的,是70年前紅25軍順著這條狹窄的山路,從陜南遠道而來進入關中。
初到灃峪,映入眼簾的是填滿河里角角落落大大小小的青石,橫七豎八、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互相擠壓著鋪滿了河床,占滿了河灘, 一段一段的一泓清水在低洼處淹沒了碎石,在陽光下泛著金光。
聽得見汩汩的水聲傳來,卻不知水從哪里流過,循著水聲,眼光沿著涓涓細流在石縫里穿行,在看不到的縫隙里游走,在邊邊角角的空隙里滲透,在下一個平緩的地方匯聚。
巨石擋住了人們前行的腳步,卻無法阻擋奔流不息的灃河水,千回百轉百折不撓地在山間穿梭。
640 (388.02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1-1-27 14:04 上傳
圖源網絡
灃河在峪口轉過最后一個大彎,離開高聳的群山,一路歡歌奔騰跳躍,緩緩流入平坦的平原,滋潤著一河兩岸的莊稼。灃河很小,水量不大,魚蝦蚌蟹常在沙窩里或石頭底下隱藏。有水的地方,可以戲水乘涼,赤腳行走在硌腳的碎石和粗沙之上,腳底被隱隱地按摩,一股愜意充盈全身。
玩累了,過癮了,天快黑了,當你坐在河岸準備野炊時,風出動了。起初這里的風是柔和的,輕輕地從河面吹過,吹皺那一灘灘綠水,拂過河岸上的石頭,掃過岸邊的青草莊稼,吹過小伙子裸露在外健壯的肩膀和胳膊,吹動姑娘長長的裙裾,掠過長長的河道。
初始的風總是一股兩股,讓你不經意間感受到起風了。當你剛剛感受絲絲涼爽的時候,風卻停了,當你還在內心詫異的時候,到底有沒有風?風去哪里了?或者扭頭四下找風的時候,一切都紋絲不動。難道是感覺出錯了?
不用著急,風會來的。沒多久,第二股風就來了,在夜色中風把你包圍,讓你在風中呼吸,吹走你全身的汗臭,吹走你一身的疲乏,吹走你一天的炎熱。在無人的夜色中,你會忍不住大喊一聲,風吹得再大點吧!
可是,這里的風還是不緊不慢不緩不急地徐徐而來。夏夜的風,絕不會吹得太大,不會將你吹得寒冷,吹得冰涼。
灃峪口的風很守時,風總是日落而起,日出而息。仿佛是上夜班的小伙子,晚7點準時上崗,早7點準時下班,不遲到,不早退。
640 (315.93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1-1-27 14:04 上傳
圖源網絡
在這里,冬天的風是硬朗的小伙子,只要到了日落時分,風就從灃河河谷而來,一陣緊隨一陣,吹得人們早早地鉆進了屋,關緊門窗不露頭。
春天的風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吹暖了大地,吹掉了人們身上厚厚的冬裝。吹來了檐前的燕子壘上了窩,吹綠了滿地的莊稼,吹得野花遍地開。
夏天的風是千姿百態(tài)風情萬種的小媳婦,風掠過原野,風吹楊柳擺,風過麥浪滾,吹黃了油菜,吹熟了麥子,吹來了五谷豐登,吹皺了農人的臉。
秋天的風是成熟的中年男人,風吹黃葉落,風吹稻谷黃,風吹羊滿山,風吹豬滿圈,吹來了一年四季的風調雨順。從春吹到冬,吹走了憂愁,吹來了喜悅,吹老了灃峪人的祖祖輩輩。
灃峪口的風,從秦嶺的皺褶中來,從秦嶺山上所有叢林中的樹木吐納而來,從太陽的熱量與山的冰冷交換中來。帶著秦嶺山神的問候,帶著深山所有精靈的問候,帶著夜晚月亮的問候。山里的樹木與小草,流水與巖石,動物與植物,從不爭長論短,各盡所能、各盡其職,共同和諧共處,地久天長。
白天,陽光不偏不倚地照射到山里每一個角落,一切生物都在茁壯成長,山風不強不弱地吹拂落塵和枯葉,山雨會把整個大山澆灌,山霧會把一切籠罩,讓山上精靈身心愉快。
夜里,草木得到陽光的照射和雨露的滋養(yǎng),由內而外,由遠到近,散發(fā)出的或淡或濃的清香,所有清香匯聚在一起形成了風。太陽落山后靜謐的山峪里,它們在月光的指引下,不緊不慢傾其所有釋放給峪外的勤勞的人們。
640 (232.2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21-1-27 14:04 上傳
圖源網絡
月夜下,勤勞的長安人肩杠鐵锨,踏著銀色的月光,用峪口流出的灃河水澆灌著滿地的莊稼,莊稼在夜色里拔節(jié)成長。在銀色的月光中,懂風的長安人,利用從河道吹來的股股涼風,抬锨揚起滿滿的麥粒和稻谷,風將糧食與糠殼吹開,連夜顆粒歸倉。在銀色的月光下,風吹過瓜地,嘴里噙著煙鍋的長安人,看著瓜葉下露出滿地的瓜,臉上露出豐收的笑容。
月夜下,小媳婦等待荷擔扛鋤夜歸的丈夫,風到人歸。夜風里,小兒倚門眺望外出勞作的父親回來,風起人回。樹底下,老母親站在家門口的大石上,手搭涼棚深情遙望遠方的游子,風來人到。
風是永恒的河流,風是外出游子回歸的溫情,風是自強不息的帆,風是腳下永不停息的腳步,風是永不熄滅的燈。灃峪口的風穿越時空,從古到今,自強不息,如同秦人永遠的幽遠綿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