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西安網(wǎng)
標題: 城事|我在西安城里做農(nóng)民工的這些年 [打印本頁]
作者: 更長安 時間: 2021-3-5 12:23
標題: 城事|我在西安城里做農(nóng)民工的這些年
​
本文4922字|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1984年,17歲的我利用高中放暑假的機會,第一次以一個農(nóng)民工的身份來到西安南郊一個叫魚化寨的地方打工,目的只是為了能夠給自己掙一點學費,另外,因對上學有些無望,想看看能不能早點走上社會,為自己謀一份事業(yè),也好讓家里貧困的狀態(tài)得以改觀。
出發(fā)那天,介紹我打工的東鄰二叔說要自帶鋪蓋和碗筷,還要帶工具(一把鐵锨),再給工頭交一袋子小麥做口糧,隨行的鄉(xiāng)黨集中一起從興平火車站乘火車。已記不得是如何輾轉來到了目的地,只記得我們的工作是隨十七八個鄉(xiāng)黨在一個工頭的領導下,為一所新建的小學砌圍墻。
正值暑天,早晨還好,到了正午,大太陽烤得人汗流浹背,只好頭頂濕毛巾,邊干邊擦汗。我的任務是為砌墻的匠工供磚,由于是初次干這活,沒有經(jīng)驗,不到四五天,雙手除了大拇指,其余的指頭梢都被粗糙的磚塊磨破了,雖沒流血,但一挨著磚頭就疼得人齜牙咧嘴,只好用白膠布把每個指頭纏了繼續(xù)干活。有干活經(jīng)歷的二叔告訴我要用手掌夾磚。勉強干了二十一天,卻在一天下午拉磚時不小心讓磚頭砸了右腳大拇指,第二天起床,疼得走路都艱難,指甲蓋烏青烏青的,看看又到開學時間了,我心灰意冷,決定回家繼續(xù)上學,去時帶的那把鐵锨也不要了,像一個打了敗仗的士兵被二叔送上了回家的火車。
那是一個物質條件還相對艱苦的時代,農(nóng)民工進城打工除了為解決溫飽問題,主要還是為了讓家人早一天過上好日子,我二十一天打工的工資也記不清工頭給了沒有,他們是農(nóng)村剛剛興起的一些有頭腦的“能行人”,通過一些關系和一點膽識當起了“包工頭”,而那些家庭條件艱難的農(nóng)民,跟著他們出去攬工,包工頭們有一種“救世主”般的優(yōu)越感,他們可以隨意訓斥民工,也經(jīng)??丝酃ゅX,所以大家送他們一個綽號:黑包工。
圖源網(wǎng)絡
我回來繼續(xù)上學,但也開始關注農(nóng)民工的生活發(fā)展現(xiàn)狀,記得當時社會上人們是這樣描述進城打工的農(nóng)民的:遠看逃難的,近看要飯的,走近一問是搞基建的。還有這樣說的:民工民工,可憐的慫疼,吃的干饃就生蔥。雖有些調(diào)侃意味,但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1987年,高中畢業(yè)的我在舅舅的幫助下,第二次走進西安城打工,這次不同的是,我有一個正式的單位,有正規(guī)的財務制度,只要好好上班,每月能按時發(fā)工資,施工隊有灶,吃飯有伙食補貼,雖然五年打工在西安城干的工程不多,但心里總歸有個念想:我是有單位的人,單位在西安城里。我們是以自來水管道安裝與維修為主要工作的,領導的任務就是負責幫大家承攬工程,我們負責施工,先后干過渭南市渭北飲改水,安康漢江引水,西安和平路段黑河引水,西安北關正街拓寬改造配套引水,西安東北郊灞河引水等大型工程,除此之外,也干過許多城內(nèi)一些舊自來水管道改造或突發(fā)搶修活計,我們的工程大都是在黃土坑道里施工,免不了常常一身泥水,長期干這樣又臟又累的活,與我心中理想的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并且長年在外漂泊,每逢節(jié)假日不能回家,難免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記得1990年,我新婚不久,便隨單位施工隊去了安康,一干兩個多月,回來后又馬不停蹄奔赴東北郊灞河引水工地,一干又是三個多月。一個暮秋的黃昏,收工回來,望著遠處寒風中的落日,不禁悲從中來,一時興起,寫了一首詩:
凜冽秋風催夕陽,遠山暮裹一蒼茫。
又是明月復圓時,母念兒兮妻念郎。
1991年,我們承接了西安和平路一段黑河引水工程,由于工期緊,任務重,經(jīng)常加班,一次拉運管件時不小心把左手食指撞破了,當時就磕掉了指甲蓋,鮮血直流,包扎后休息了一天,又上班了,雖然干的是輕松活,但情緒很低沉。還有,在北關正街工程中,一次晚上坐車押送沙石,車輪突然卡在一個被盜去井蓋的下水井口內(nèi),我從車上摔了下來當場昏迷不醒,在西安市中心醫(yī)院住院治療了半個月才康復,好在單位給報銷了醫(yī)藥費,工資也沒扣一分錢,期間領導幾次還去醫(yī)院看望我,要擱在“黑包工”那兒,絕不會有這樣的待遇。
我的這第二次在西安城打工五年過程中,可以說還是比較有成就感的,基本上也享受的是一個幸運的農(nóng)民工公正的待遇,在這段歲月里,我利用工余時間一直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終于小有收獲,從在《西安晚報》上發(fā)表第一首小詩開始,陸續(xù)在《供水節(jié)水報》《中國建設報》《陜西工人報》《陜西日報》等全國各地報刊發(fā)表了不少詩文,受到單位領導的表揚和賞識,一度曾讓我接替退休的文員在辦公室干了多半年文字工作,在那段日子里,我每天晚上在辦公室熬夜看書報和寫作,寫了大量心得筆記,白天利用外出辦事和周末等機會,跑遍了西安市內(nèi)所有報刊雜志的編輯部,送稿子,求教老師,因此也認識了一些編輯和記者老師。后來,為了多掙點工資,我主動請纓下工地干活,離開了辦公室舒適的環(huán)境,一年后又因故不得不離開了那家單位,回到了故鄉(xiāng)發(fā)展蘋果產(chǎn)業(yè)。
圖源網(wǎng)絡
2001年,為生活所迫,我利用農(nóng)閑第三次來到西安城打工,這次打工只經(jīng)歷了短短的十天時間。記得和幾位同鄉(xiāng)走進已建設好的“西北新聞大廈”五樓黑洞洞的毛坯宿舍時,我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我的思想又回到十多年前那兩段關于描述農(nóng)民工生活的順口溜里。我們每天一大早簡單吃一碗稀飯,兩個饅頭就咸菜,然后下樓坐公交車去正在后期建設的“大唐芙蓉園”干活,看到龐大的施工現(xiàn)場,有上百個施工隊在干水電裝修,掛石,貼石,鋪地磚,電焊等等不同的工程,我們幾個鄉(xiāng)友負責一個叫“陸羽茶社”的地面鋪石工作,我被安排過沙子,和灰。午飯時,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用一根棍子擔著盛有熟米飯的電飯鍋和裝有炒白菜、冷饅頭、碗筷的包裹前來送飯,我們匆匆吃了飯,喝一點開水,就地坐著休息半個小時又繼續(xù)干活,晚上回到住地,走進黑咕隆咚沒有門窗的宿舍,摸索著脫掉臟衣服和鞋襪就睡覺了。
幾天干下來,我沒用熱水洗過一次腳,冰冷的飯菜吃得肚子也不舒服。不久一場早早到來的大雪,讓沒有拿足夠御寒衣服的我徹底寒了心,匆匆告別了介紹我們?nèi)ゴ蚬さ哪俏秽l(xiāng)友,返回老家,算了算剛剛十天時間,因為是主動離開工地,鄉(xiāng)友說,工頭不給工錢,那十天活算是白干了。從此,我十多年再沒有了去城里打工的心思。
2015年,由于家鄉(xiāng)一帶蘋果行情越來越糟,我不得不再次動了去城里打工的念頭。但這次我想,介紹人一定要可靠,工錢必須有保證。在這兩項前提下,我打電話央求十多年一直在大樓搞內(nèi)粉的一個表弟幫忙找活,很快,正在西安西郊污水廠附近一大型工地干活的表弟回了話,找了一份打掃樓內(nèi)衛(wèi)生的活,每天工錢130元,管住不管吃。我于是匆匆打點行裝,乘車來到西安,又從城西客運站坐公交來到表弟的工地,表弟接待并安排我和一鄉(xiāng)黨同住在一處活動板房里。
我對這次的工作還基本滿意。這是一處由南方某著名建筑公司承建的大型高層商品樓工程,幾十棟大樓像樹林一樣密密麻麻排滿了一大片區(qū)域,主體樓都已完工,正在進行后期工程。每天一早在建筑群圍墻外的馬路上,附近飲食商戶把攤點擺滿一街兩行,豆?jié){油條饅頭稀飯炒菜應有盡有,成群結隊的農(nóng)民工吃過飯都進入圍墻內(nèi)去干活,鋼筋工,架子工,粉刷工,水電工等等幾十個不同工種的農(nóng)民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自干各自的活,各自掙各自的那份工資去了,到處是不同顏色的安全帽在晃動,高高的塔吊在信號員指揮下不斷吊運著各種建材。
(, 下載次數(shù): 8)
圖源網(wǎng)絡
表弟和妻子在一棟樓里搞粉刷,我被安排在另一棟樓打掃衛(wèi)生,一個小工頭帶著我在工具房領了斗車、掃帚、鐵锨和一頂黃色安全帽,囑咐我一定注意個人安全,然后指派我從五樓向上打掃,垃圾掃完進施工電梯運下來,倒在指定位置。了解了工作程序,我便從五樓一個單元挨著一個單元清掃,并沒有人監(jiān)督,掃完再開始清運,每過一個鐘點,那個小工頭便前來監(jiān)看一下,見我很自覺地一個人默默干活,便來的次數(shù)少了,只是偶爾我干累了想歇一會兒,剛坐下,他就像能掐會算似的從哪兒冒出來,我只得立起身又干起活來,農(nóng)村人有句俗話: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你個不長眼。我熟諳這句話的道理,人家掏錢讓咱干活,不是讓你來歇著的。就這樣,我每天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樓層里,邊干邊郁悶地思考著一些事兒,有時實在憋悶了,也大聲唱一首歌或一段秦腔,被那小工頭撞見了,說是不允許的,我只好又默默地干活,每天下了班工服上都是一層灰?;覊m飛揚我又不得不買了個口罩戴著,中午下班簡單在樓下水龍頭處洗洗,又去門外馬路攤上吃飯,8元一份米飯和各種炒菜,基本能吃飽。
下午一點繼續(xù)干活。從沒有門窗的陽臺望出去,對面樓上垂下幾道長長的鋼絲繩,飄著幾個吊欄,每個上面有一兩個工人在貼泡沫板,我知道那叫外保工,看著晃晃悠悠的吊欄在幾十米高空像秋千一樣擺動,我很擔心他們的安全,同時也很佩服那些工人的膽量,擱我身上,是萬萬不敢的,想起我的另一位常年干這個工作的表哥,也在這個城市的某個工地干著這個高危工作,心中不免有些難過,是的,這些工作只有我們農(nóng)民工兄弟才愿去干,城里的人們恐怕不會有人去冒險掙這份錢的。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所有的建筑工地,來自農(nóng)村千千萬萬的農(nóng)民工兄弟,無不都是在干著最臟最累最危險的活兒,當然工資現(xiàn)在都不低,每天有二百的,還有三百四百的,有的活按面積來計算工資,我的兩位表兄弟干的就是如此,這幾年都掙了錢,家里日子好多了,搞粉刷的表弟還買了車。
西安城里的房子大多是農(nóng)民工兄弟建的,但幾乎沒有屬于他們的一套房,這幾年,有人為了兒子娶媳婦,不得不硬著頭皮東借西借在省城為兒子買了房,當然分期付款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那些考上學在城里工作的農(nóng)村孩子,只有在城里買了房,才真正算在城里扎下了根,從此脫離農(nóng)村,只有他們的農(nóng)民工父母,最終還是回到農(nóng)村居住,也有少數(shù)人隨兒女在城里生活,這也就是為何現(xiàn)在農(nóng)村越來越空,人越來越少,留守老人越來越多的在守護著家園,守護著往昔的歲月。
(, 下載次數(shù): 7)
圖源網(wǎng)絡
也許再過若干年,那些為城里人蓋房子的農(nóng)民工終將老去,未來的房子還會由誰來建,這些問題我已無從求得答案。在我居住的活動板房區(qū),大都是來自四川或貴州邊遠山區(qū)的農(nóng)民工,聽說他們一年只在過年才回一趟家,有的甚至長年在外打工,三五年回去一趟,他們都還很年輕,夫妻雙雙出門掙錢,孩子則留給父母照看,他們能吃苦,舍得力氣,也有技術,都是在正規(guī)的建筑公司名下干活,也不怕討不到工錢。行文至此,我想到了曾在中央一套《感動中囯》節(jié)目中看到的湖北兩位兄弟農(nóng)民工工頭孫水林和孫東林,以誠信感動天下,在哥哥出了車禍死亡后,弟弟不顧悲痛,按約定在春節(jié)前一天把26萬元鄉(xiāng)親工友的工錢及時發(fā)到他們手上,他們是全國農(nóng)民工的驕傲,是所有企業(yè)人學習的榜樣。是的,農(nóng)民工的素質已今非昔比,他們當中許多人靠誠信和實干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yè),成為真正的城里人。但大部分農(nóng)民工兄弟就像有人曾比喻的那樣:像碗里的油,只能漂在城市人的飯碗上,卻永遠融入不到湯里面去,城里人需要他們,離不開他們,可終歸油水是分離的。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他們省吃儉用,拼命掙錢,農(nóng)忙時回家收種莊稼,農(nóng)閑時都涌入城里打工,力爭在有生之年為兒女在城里買一套房。
現(xiàn)如今,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發(fā)展,農(nóng)民工已滲透到城市的各行各業(yè),角角落落,他們的勞動是偉大而不容忽視的,這個龐大的群體已不再弱勢,他們當中不乏佼佼者,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已沒有了明顯的區(qū)別,農(nóng)民工對中國城市的建設和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已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和點贊,聽說現(xiàn)在也有了正規(guī)的機構專門為農(nóng)民工討薪服務,大家再也不愁干了活要不到工錢。展望未來,中國勢必走一條城鄉(xiāng)一體化的發(fā)展道路,國家目前對農(nóng)村實行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和精準扶貧政策也必將使所有的農(nóng)民都和城里市民一樣,過上健康富裕的好日子。
最后就用我曾經(jīng)寫過的一首詩《尋夢長安》結束這篇文章吧。
尋夢長安
蛇皮袋裝著簡單的行李
在城西客運站的水泥地面上砸了一個坑
然后又在一個個建筑工地上
留下一串串感嘆號
為了身后一雙期盼的眼睛
也為了一個有價的人生
百米高的塔吊
吊得動千斤重的建材
卻吊不動故鄉(xiāng) 一顆夜夜守望的心
上下穿梭的電梯
運輸著樓層的高度
也打磨著封頂?shù)脑频哪托?/div>
工棚里來自天南地北的談笑
稀釋了肢體的困乏
也讓頭頂?shù)陌踩辈辉僮詰M形穢
那或黃或藍的色彩
勾勒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
這道風景里
有簡單而快樂的幸福
也有深沉而幽遠的思考
大雁塔不知我姓甚名誰
灞河水不問我來自何方
多年后 當我的軀體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安眠
不知高高的樓與樓之間
能否留住我曾經(jīng)的歌聲
作者: sunyan01
時間: 2021-3-5 14:06
寫的挺實在,希望繼續(xù)看到佳作
作者: 逸景天下
時間: 2021-3-5 15:15
活著...生活...
作者: 是小魚啊
時間: 2021-3-5 15:16
大雁塔不知我姓甚名誰
灞河水不問我來自何方
多年后 當我的軀體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安眠
不知高高的樓與樓之間
能否留住我曾經(jīng)的歌聲
寫的很好。
作者: hq_ren
時間: 2021-3-5 16:10
活著干,死了算。
作者: 我愛西安222
時間: 2021-3-5 18:33
{:mocs_57:}
作者: 終終南山
時間: 2021-3-5 20:34
寫得好
作者: weibo1227
時間: 2021-3-6 10:59
在我國當下,各行各業(yè)的普通勞動者撐起了整個社會,但是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資本流失
作者: 實事求是中國夢
時間: 2021-3-6 14:03
等這一代農(nóng)民工老去,中國已經(jīng)不需要再建設了,房子剩余了。農(nóng)民工為了國家的高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反過來又何嘗沒有得到國家高速發(fā)展的利益呢,想我小時候,農(nóng)村到處是閑人,想出去打個工,都得送禮托人求帶。有力氣沒處使。
歡迎光臨 榮耀西安網(wǎng) (http://www.gdart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